通用减速器的发展趋势如下:
1.
高水平、高性能。圆柱齿轮普遍采用渗碳淬火、磨齿,承载能力提高4倍以上,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可靠性高。
2.
积木式组合设计。基本参数采用优先数,尺寸规格整齐,零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强系列容易扩充和花样翻新,利于组织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形式多样化,变形设计多。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的底座安装方式,增添了空心轴悬挂式、浮动支撑底座、电动机与减速器一体式连接,多方位安装面等不同形式,扩大适用范围
蜗轮减速机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动装置,其速比(传动比)是参数之一,直接影响设备的输出扭矩和转速。速比定义为输入轴(蜗杆)转速与输出轴(蜗轮)转速的比值,通常由蜗杆的头数(Z₁)和蜗轮的齿数(Z₂)共同决定,计算公式为:速比i=Z₂/Z₁。例如,若蜗杆为单头(Z₁=1),蜗轮齿数Z₂=40,则速比为40:1,输入轴转40圈时输出轴仅转1圈。
速比范围与特点
蜗轮减速机的速比范围较广,单级减速通常为5:1至100:1,通过多级串联或特殊设计可达1000:1以上。其特点包括:
1.大速比能力:蜗轮蜗杆的啮合方式可实现高减速比,适合需要大幅降低转速、提升扭矩的场景。
2.自锁性:当蜗杆导程角小于摩擦角时,反向传动自锁,防止负载倒转(如起重机、升降机)。
3.效率与速比关系:速比越大,传动效率越低(通常单级效率为60%-90%),需权衡输出性能与能耗。
影响速比选择的因素
1.负载需求:高扭矩应用(如重载提升设备)需选择大速比,以放大输出扭矩;低负载场景(如输送带)可选较小速比。
2.输入转速:电机转速较高时,需通过大速比降低输出转速至合理范围。
3.空间限制:单级大速比结构紧凑,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多级减速可实现更大速比但占用更多空间。
4.效率要求:频繁启停或长期运行的设备需避免过低的传动效率,防止过热和能量浪费。
典型应用场景速比选择
-起重机械:常用速比20:1~80:1,兼顾自锁性与高扭矩输出。
-自动化设备:速比10:1~50:1,满足精密控制需求。
-输送系统:速比5:1~30:1,平衡速度与动力。
-包装机械:速比15:1~60:1,适应间歇性高负载。
选型建议
1.根据负载类型(恒定/冲击负载)计算所需扭矩,结合电机转速确定速比范围。
2.考虑效率与散热:大速比需加强润滑或选用高精度蜗杆副。
3.留有余量:实际速比应略大于理论值,避免长期满负荷运行。
4.咨询制造商:特殊工况(高温、粉尘)需定制材料或速比方案。
总结
蜗轮减速机的速比选择需综合机械性能、空间限制和能耗效率,合理匹配速比可显著提升设备稳定性和寿命。工程师需结合具体工况参数,通过计算或优化选型,必要时借助厂家的技术支持。
WH系列蜗杆减速机加油步骤如下:
1.断开电源,卸下外壳后盖。2.在底部轴承部分均匀涂抹润滑油。3、在输出齿轮部位也添加一些适量的油(脂)。4、用塞尺或开口扳手调节一下齿隙(几牙距)使转动无阻碍。5,重新盖上机器的外壳并上紧螺丝即可完成保养维护工作。。
注意:电机和主机中间需要填充一次黄油或者更换新的垫片以填补空缺之处;调整主从动轴之间的间隙保证运转流畅及平衡度误差不超过百分之十等!这些都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提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