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针轮减速器的发展
1926年德国人L.Braren发明了摆线针轮减速器,他是在少齿差行星传动结构上,首先将变幅外摆线的内侧等距曲线用作行星轮齿廓曲线而把圆形作为中心轮齿廓曲线,和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模式一样,保留z—X—F类N型行星齿轮传动。
在21世纪可以采用添加新型润滑剂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众多材料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有迈特雷超级密封剂润滑剂,其具有超强的自润滑性能,减小啮合部位的间隙,有效缓解设备噪音及动密封部位的渗漏油问题。超级润滑剂是一种油品添加剂,不会对油品造成污染或使油品变质,在不停机情况下给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为企业节约了高额的维修或更换成本。
摆线针轮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行星轮C,即摆线轮6,其齿廓通常为短幅外摆线的内侧等距曲线.为使输入轴达到静平衡和提高承载能力,通采用两个相同的奇数齿摆线轮,装在双偏心套上,两位置错开180,摆线轮和偏心套之间装有滚动轴承,称为转臂轴承,通常采用无外座圈的滚子轴承,而以摆线轮的内表面直接作为滚道。近几年来,优化设计的结构常将偏心套与轴承做成一个整体,称为整体式双偏心轴承。